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性及出口食品卫生与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也为了不让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良好品质形象和公司信誉受到破坏,防止金属异物混入食品制品中就成为品质管理中的必须话题。
由于金属异物的混入导致公司产品品牌效应大幅下跌,已经屡见不鲜。想要将其重新恢复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一旦发展到了诉讼的地步,还很有可能发生庞大的诉讼及赔偿费用;另外如果金属异物混入后造成高端生产设备的破坏,那不但要发生设备的修理费用还将造成生产上的各种浪费。
虽然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管理程序,对金属异物的混入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始终不能完全排除。由原材料引起的金属混入,如肉中含有残留的断针,粉状原料中混入的钉子,鱼钩,订书钉等;人为原因引起的,如纽扣、硬币、钥匙、戒指、项链等,由生产现场修理引起的,遗忘的螺丝刀、螺帽、螺丝、焊接时的焊渣、清扫不充分的金属屑等,还有车间内工程引起的,如设备的老化落下的铁锈、旧的缺损片、输送带上的零部件、不锈钢筛网的断裂片、切片机和破碎机刀片等都是金属混入的罪魁祸首(笔者曾经为一家茶叶厂提供食品金属探测器服务,试验时,其所有成品都不可以通过食品金属探测器的检查,而该茶厂安全负责人员口口声声称,该茶叶不可能还有金属屑,后来把部分成品打开包装,用磁铁一试,竟然发现有大块类似茶叶的铁屑,原来,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大铁锅翻炒,铁锅日久积锈掉落引起的金属异物混入)。
传统的一体型金属检测机如何检测这些混入产品中的金属呢?放在食品传送带上方的巨大的磁铁就是金属检测机的雏形,当产品中的金属异物随着产品在传送带上流动时能被磁铁的强大吸引力而吸附出来,但它的局限性是只能检测本身带有磁性的金属。所以性能更加完善的金属检测机就随着检测要求的提高而被很好的利用,它的主要检测对象是金属,金属大致分为三种,即铁磁性金属、非铁金属和不锈钢。检测的难易程度是由金属本身的导磁性和导电性决定的。如果是铁金属本身就具有磁性而且导电性能良好,很容易被检测出来;如果是铜、铅、铝等非铁金属虽然本身不具有磁性,但是导电性能良好,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被检测出来;不锈钢制品有很多种,有的具有磁性而有的不具有磁性,而且导电性能也不尽相同。
为了获得更好灵敏度,食品金属探测器的孔径尺寸应该与特定的产品大小相匹配。孔径太大,会有‘削弱’信号的危险;而孔径太小会不便于产品在传送带上通行。探测器的灵敏度通常是从由孔径的几何中心测量得 来的 —— 不敏感的几何点。当被金属污染的产品通过时,隐含的金属物对探测器的磁场产生干扰现象,两个接收线圈的输出信号不能相互抵消,从而探测出金属杂质的存在。 能够探测到多大小的金属物? 灵敏度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孔径的尺寸与工作频率。孔径的尺寸越小,探头的灵敏度就越高。例如,高度为50mm的孔径将能够 探测到只有0.5mm的金属物。其次,频率越高,灵敏度则也越高。不过,提高频率并不自动意味着保证探测能力的提高,因为它可能会使食品本身对探测器产生一个很强的信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产品效应’。因此,我们的目标是确定一个不致出现误动作的比较高频率。这样,探测器既探测了污染物、又不会发出错误警报,从而避免了产品的浪费。为了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应该对每种待检验的产品确定特定的探测参数并自动予以记录和保留。 检验金属探测器性能的行业标准,是通过探测器检测到的各种金属球的尺寸。但事实上,污染物的形状可能是金属丝或金属片的碎屑。它们依自己在探测器孔径位置的不同而对探测器会产生不同的信号,即通常所说的方位效应。
上一条: 手持金属探测器的使用和保养知识
下一条: 食品金属探测器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